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SCHOOL OF GOVERNMENT PEKING UNIVERSITY

国社科重大项目“世界科技强国制度环境的比较研究”开题论证会暨光华科技学术交流会举行

  3月2日,由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和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科技强国制度环境的比较研究”开题论证会暨光华科技学术交流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原党组副书记方新,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俞可平,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穆荣平,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党委书记、理事长梅峰,致公党中央参政议政部副部长陈文良等出席会议。

MTXX_MH20240309_091539001

  上午,由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何增科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科技强国制度环境的比较研究”开题论证会举行。俞可平教授、北京大学社科部副部长林丰民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黄璜教授分别致辞。开题论证会由何增科教授与费海汀助理教授主持。

  俞可平指出,科技政治学是北大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的重点研究领域,从科技政治学的视角对世界科技强国的制度环境进行比较研究,不仅能够拓展政治学的研究议题,也能对政治如何影响科技发展提出新的观点。林丰民代表社科部表示,国社科重大课题具有标杆意义,学校高度重视并全力支持,希望课题研究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出高质量的政策建议。黄璜代表政府管理学院对何增科教授领衔的课题团队表示祝贺,并感谢与会专家学者的支持与指导。

  何增科汇报了课题的基本情况和整体研究思路,顾超、鲁晓、曹聪、张存群、任晓刚等5位子课题负责人汇报了子课题研究思路。方新、穆荣平、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李正风、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柳卸林、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樊春良、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刘云、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程、北京大学政研室主任吴旭、《中国科技论坛》主编张九庆、《中国科学院院刊》执行主编杨柳春等10位专家对课题开题情况进行了评议。

MTXX_MH20240308_154555712

  方新指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受到制度环境的重要影响,课题组首先要厘清科学发展、技术进步、产业创新所需要的制度环境分别是什么,选择典型案例,开展比较研究。穆荣平提出,要重视非正式制度对于科技发展的重要意义。李正风认为,课题最大的特色就是用政治学的方法和视角研究科技发展的制度问题,建议课题组进一步强化对科技政治学的研究,避免与此主题相关的大量科技史和科技政策研究重复。柳卸林认为,应当辩证看待中国制度环境的特色与各国制度环境的一般特征,凝练科技发展背后的制度逻辑。樊春良建议课题组仔细探讨世界科技强国的特征与定义,在此基础上开展案例研究。刘云建议课题组对历史上世界科技强国的兴起做深入的比较分析。周程强调了领导体制与科技决策的关系。吴旭提出五个子课题需要在整合上下更多功夫。张九庆从期刊的角度为课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选题。杨柳春建议课题从科技政治学的视角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出政策建议。

  下午,光华科技学术交流会举行。梅峰发表致辞。俞可平、穆荣平、樊春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蓝志勇、宁波诺丁汉大学教授曹聪做主旨演讲。陈文良、何增科、张九庆、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沈文钦、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副教授任安波做交流发言。学术交流会由何增科教授与顾超助理教授主持。

  梅峰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与北大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战略合作的情况,指出围绕科技与政治开展学术交流会是双方战略合作的重要举措,希望每年都能聚焦不同主题,提出真知灼见。

MTXX_MH20240308_154703437

  主旨演讲环节,俞可平以“政治的科技”与“科技的政治”为主线,既回顾历史、以史为鉴,又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从政治学的理论视角出发深刻阐述了科技与政治之间的紧密关系。穆荣平提出面对创新发展的新格局和新挑战,在创新制度和创新政策方面应采取的新举措。蓝志勇以钱学森之问切入,从多种制度理论出发,为制度博弈如何影响科技创新指明研究路径。樊春良以二战后美国科技战略的变迁及其动力为案例,提出国家间的科技竞争在本质上是国家创新体系的竞争。曹聪详细梳理了有关科技创新与科技发展的社会理论,提出在默顿、齐曼等经典理论基础上,发展和建构新的科学社会学理论范式。

  在研讨发言中,与会专家们就优化科研激励结构,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何增科在总结发言中感谢了各位专家的莅临指导,并对课题的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展望。

 

阅读次数: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