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SCHOOL OF GOVERNMENT PEKING UNIVERSITY

做学习的智者,做人生的强者

政府管理学院建院十周年系列活动
--记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成言

    有那样一段时光,流淌在岁月的长河里,静静地讲述着属于自己的故事;有那样一段时光,盛开在我们的青春里,轻轻地吟唱着属于自己的歌曲;有那样一段时光,印刻在彼此的心灵里,淡淡地倾吐着属于自己的记忆。政管十年,就是那样的一段时光,那样一段承载了无数欢声笑语,寄托了各种青春梦想的时光。而在如此美丽的十年间,有这样一位辛勤的园丁,为培育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默默耕耘;有这样一位执着的学者,为实现正义和公平的政治追求,不懈努力。他就是李成言教授。

历曲折,玉始成

    李成言教授从1974年开始走上三尺讲台,在采访之初,他首先向我们讲述了自己多年以来不断学习,不断深造的经历。

    1970年,李老师第一次踏入燕园,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涯。在本科阶段,他求学于历史系,毕业留校后转向了哲学专业学习,最后经过努力,成为了一名教授中共党史的教师。谈及这一段经历,李老师解释说,当时由于外界的原因,自己没有办法选择本科的学习专业,因此被分到了历史学系。不过四年的历史学习,让他领略到了北大当时几位名家的风采,其中包括周一良教授,邓广铭教授等。这些大家的讲授不光积淀了李老师的历史基础知识,更站在文化与思想的高度,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引领着他对人生、社会做了进一步的思考。也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之中,李老师开始对一些本源性的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在教学实践中,他体会到自己的学习背景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他选择了到哲学系深造。新的学习自然会引发新的思考,一些关于政府的问题便进入了李老师的视野,他在通过对已有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不断的自主学习之后,融会贯通,开始了中国政党政治和政府领导学的研究和执教工作。总结起自己的求学经历,李老师颇有感慨地说到,正是这样一个包含了文史哲的有机整体,奠定了他今日学术成果的基础。随即,他也向我们谈到,大学的学习,一定要拓宽视野,在广博学习的基础之上,用思想指引自己,这样,成功的道路才会更加的清晰、宽阔。

    在走上讲台,成为北大的一名教师之后,李老师仍不忘对自身学术修养做进一步的提升。1992―1993年,他前往日本政法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对此,李老师讲到,鉴于之前国内产生了民主的思潮,各种关于体制的问题被摆到了台面上。但当时大学的政治教育缺乏时效性,于是,他决定通过访问学习,来增强自己对时政方面的研究。而对于选择日本政法大学,李老师解释说到,当时日本自民党在全民大选的环境下,做到一党执政长达38年,这一罕见的现象引发了他的兴趣和思考。所以,他选择前往日本进行世界政党政治方面的学习与研究。谈到这里,李老师又为我们做了关于中外大学教育异同的比较。他说,在日本的一年访问经历,让他看到了日本大学教育对现实与传统两方面的着重关注。对比起来,日本的大学课程,尤其是政治学方面的课程与现实的结合相当紧密,对时政极其敏感。在课堂上,老师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向现实延伸,产生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课外,老师还会定期开设形式多样的讨论活动,让同学们能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日本的大学会专门开设一些叫做教养课的课程,主要讲授日本历史、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这些课的特点在于,它不是简简单单地口号式学习,不是自上而下的意识形态灌输,它倡导的是学生主动关注传统文化,学习民族精神,自觉形成坚守文化,传播文化的意识与习惯。李老师在对比之后总结到,我们现行的大学教育最为缺乏的就是这种强烈的现实感。学生的学习、老师的研究与现实的契合度不高,教育的成果和意义无法充分彰显。而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又只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到思想意识层面。这些现状都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不断努力改善的。

    历曲折,玉始成。我想,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应该就是对李老师个人学习经历的大致概括吧。在多学科的综合下,李老师通过长期不懈的钻研,克服困难,最终打造出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对今天还有点用的学者”。

学之大者,为国为民

    李老师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深厚的学术积淀,在学习的同时,李老师时刻透过自己的知识体系,对方法和理论进行着不间断的研究。接下来的采访之中,李老师就着重介绍了他的主要研究方向,过程及成果。

    他向我们谈到,在他的研究之中,最为核心的一个理念就是现实。他说,在政治领域,有的学者不愿意对现实情况做深入的探讨分析,甚至有意识地去规避现实问题。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诚然,现实性的研究有很大的难度,有其独特的敏感性,甚至可能会有政治风险。但如果缺失了现实这样一个坚实的基础,纯粹的理论探讨不仅没有实际的使用意义与价值,会显得苍白无力,还有沦为空中楼阁的可能性。紧接着,李老师马上用自己的研究经历做范本,为我们展示了他研究之中的现实性的体现。在上世纪80年代,他从中国政党政治研究入手,已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开始了学术研究的生涯。当时最为敏感的话题是民主化思潮,结合这一点,李老师逐步形成了自己关于一党执政但党内必须权力制衡的理论体系。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实不断发生着深刻的改变,在最近二十年间里,中国官员的腐败问题变得日益严重。紧跟这一现实问题,李老师又开始了对廉洁政治的研究。在2000年,他依托北大这一良好的平台,在教育部政治学研究基地―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的全力支持下,构建了中国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在中心内,李老师凝聚了许多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方面的人才,群策群力,研究执政过程中的廉洁性,并以此解决日益严重的现实腐败问题。通过长期的努力,中心形成了较大的规模,产生了社会影响力,并由此承担了许多重点课题,其中包括国家层面的,教育部层面,和地区层面的等等。在这些课题的研究中,中心又逐步建立发展了廉政政策分析,廉政发展,廉政工程等研究方向,并产生了许多优秀的学术成果。不仅如此,李老师对廉政研究的现实性还体现在他充分关注廉政教育的发展,尤其是针对大学生进行的廉政教育。在中国,青年是未来的希望,而大学生又是青年中的优秀代表,因此,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之中,必定会掌握更多的资源和权力,廉洁教育对他们而言显得尤为重要。李老师通过廉政建设研究中心这个平台,对这方面的工作做了极大的贡献。他在校内积极推广廉洁文化,努力号召同学们摈弃那些诸如竞选请客拉票的不廉洁习惯和风气,长期致力于净化教学环境。而且,李老师还在不断提出编写有关廉洁教育教材的构想,并在努力实践之中。再有,李老师精心策划了多个论坛,将这些议题放在桌面上,由大家一起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一系列的研究过程不仅让我们窥见了李老师学术研究成果的一小部分,也再一次让我们体会到现实性对于研究的重要性。

    除了现实这一理念在其研究中的不断贯彻深入,李老师还强调了科学研究思维的重要之处。他向我们解释道,科学的研究思维应该包含严谨求真的研究态度和合理适当的研究方法。在实际研究之中,我们一定要立足基本现实状况,以需求为导向,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思路和成果,充分发挥讨论的作用,并注意研究成果的现实推广。基于这样的思想,李老师又牵头构建了北京大学中国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专门负责研究改革开放30年后的改革走向与措施。在这个中心的主导之下,出版了一套中国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丛书,主持了欧盟重大项目,将组织6个传媒与法制建设的论坛,来探讨新环境下,政府,传媒与法制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一系列的成果也同样充分地向我们展示了李老师科学研究的一面。

    李老师在研究之中还十分重视研究的示范作用和对学生参与的引导。他向我们谈到,所有层次的学生都能从研究之中受益,包括大一的新生。不过,学生们在参与到研究之前,不能盲目,要以自己的志向和兴趣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确定研究方向,多读多思多写,在这样的一系列过程之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达到参加研究的最终目的。
通过与李老师关于学术研究的交谈,我们不仅深切感受到他学识的渊博,研究成果的丰硕,更加体会到一点,那就是李老师的学术研究始终从国家大局出发,在研究过程之中,能将成果转化为惠及国民的实在成效。真可谓是学之大者,为国为民。

十年磨一剑,今日展锋芒

    最后,李老师和我们谈起了他眼里的政管10年。

    从李老师的口中,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政府管理学院的历史。我们学院成立于2001年,当初用政府管理来为学院命名,用李老师的话来说,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首开先河的壮举,这个名字磅礴大气,切中了北京大学在研究政治学与公共管理这个领域里的主题,具有极佳的形象意义,对外界的影响力与冲击力很大。也再次引领了公共教育领域的前行方向,印证了鲁迅先生对于北大常为新的评价。政府管理学院的这个出发点,可谓是先声夺人。在这一点上,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罗豪才教授、上一届常务副院长王浦劬教授功不可没!

    在学院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李老师担任了8年的党委书记,亲历了学院一步步发展壮大的过程。回忆起这段历程,李老师着重向我们谈了两点,分别是廖凯原楼的建立和全院教学与学术研究平台的成功搭建。前者体现的是硬件设施的完善程度,后者则涉及到了软件层面的建设。作为硬件设施代表的廖凯原楼,李老师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并评价它为前任党政领导班子的一个重大成就。他向我们详细介绍到,在2002年到2004年间,几乎有整整一年的时间,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大楼的建设工作之中,大到整栋楼的建筑设计与格局,小到一块瓷砖,一款家具,玻璃幕 墙的一块玻璃,一部电梯,李老师都会亲自参与全程,决定并选取,真真正正地承担起了建好大楼的重任。辛勤的付出最终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在2006年,凝聚了李老师无数心血的教学大楼正式落成,学院终于有了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基地。大楼完善的设施不仅为我们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更为各种交流活动的开展和进行提供了可能。李老师向我们举例说到,他就曾利用廖凯原楼的会议室举办过学术科研的会议,还邀请香港廉政公署专员汤显明等官员,透明国际主席拉贝勒等来对廉洁行政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总的来说,这栋大楼的建成为政府管理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在软件层面上,首先,学院建立健全了各层次人才的有效培养机制,形成了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MPA,研修班等在内的教育体系。其次在教职人员团队的建设上,保障了稳定的人员编制,开拓了有效的人才引进和交流项目,使得这样一个团队能够稳步前行,不断发展。而且,人才的引入与自身培养人才的出口达到了有机的统一,实现了动态的平衡。再有就是学院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总结出了一套卓有成效的学科建设与教学体系,并在这套体系的指导之下,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在教育部牵头的全国一级学科建设评比中,政治学与公共管理两个一级学科在06年获得全国第一。这和北京大学其他学院相比,都是十分值得自豪的成绩。在此,李老师也不忘提醒我们说,一个学科的建设一定是长期努力与坚持的过程,我们不能因为已取得的成绩而止步不前,要时刻保持前瞻性,做到与时俱进,多加申请研究课题,将我们政府管理学院建成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政治领域研究中心。

    就学院的进一步发展,李老师还表达了对所有政管学子的希望与殷切寄语。他说到,进入政管学习,就要求我们要有一颗专心学术,能抵制住诱惑的心。研究深造的过程必然会有很多寂寞的时刻,但只要我们能用兴趣作为自己的导向,坚定信念,就一定能够克服这些困难,也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专业 的学习上有一定建树。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应该要处理好学习与学生工作的关系。学习作为学生的第一要务,绝对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而学生工作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能充分锻炼我们的工作能力,在保障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积极地参加。对于大一的新生,李老师尤其强调说,要尽快实现高中学习模式向大学学习模式的转变,培养出一套对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慎重的处理好学习与学工的平衡关系,尽早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加快自身研究水平的提升,早日为政府管理学院的发展添砖加瓦。

    在和李老师交流的过程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我们的政府管理学院就如同一把宝剑,在李老师这样一大批优秀政管人的磨砺之下,经历了十年时间,让初露锋芒,不过,学院的进一步深入发展还需要我们携手努力,更辉煌的明天还在不远的前方等着我们。

采访后记

    记得初次见到李成言老师,是在新生党员培训的一次讲座上,那场主题为廉洁教育的讲座,让全体2011级的新生党员深深记住这位博学、儒雅的教授。其中所展现出来的研究思路和学术深度更是让人记忆犹新。从那时起,我就一直期待着进入学院学习之后,能够向李老师进一步讨教学习。

    幸运的是,为纪念政府管理学院成立10周年,学院组织了对教师的采访活动,而我正好获得了采访李老师的机会。在采访过程,我近距离地感受了李老师的学术思想与个人魅力,他平易近人的态度,敏捷灵活的思维,深厚扎实的学术功底,都令人赞叹不已。总结整个采访,我认为李老师展现出来的就是知识的智者,人生的强者这样一个形象。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一定时刻将李老师作为学习的榜样,不断努力,勇攀人生高峰。

 

阅读次数: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