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周年院庆系列活动】智能应急管理和文明治理——2021年中国应急管理和政策分析年会暨中国公共管理和政府治理年会举行
为庆祝政府管理学院成立二十周年,2021年11月6日,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和百分点科技集团联合举办2021年中国应急管理和政策分析(CEMPA)年会暨中国公共管理和政府治理年会。会议邀请了应急管理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政府部门负责人和企事业单位共50位嘉宾围绕“智能应急管理和文明治理”这一主题进行了积极探讨。年会为“政学企产研”五界的沟通和交流提供平台、搭建桥梁、联结纽带。高峰时期有900名师生同时参与线上会议,累计约6000人参会。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李海燕主持。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燕继荣,国务院安委办副主任、国家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应急管理部原副部长孙华山,兰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管理学院教授沙勇忠,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副主任、教授张伟,百分点科技董事长、CEO苏萌,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行政管理》主编解亚红先后在开幕式上发言。
开幕式主持人和发言嘉宾
燕继荣致开幕词,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感谢。正逢学院20周年庆典,响应国家号召,我院的应急管理学科建设有了长足的进展,在组建团队、开设课程、招生教学、建立教学基地、开办学术论坛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次论坛以“智能应急管理和文明治理”为主题,兼具学理性和现实性。科技的发展有两面性,既带来便利,也带来挑战。智能应急管理在提升治理水平的同时可能也会违背文明治理的原则,产生非人格化管理、技术障碍、隐私泄露、形式化投入等诸多问题。希望大家在北大政管提供的平台上愉快交流,为我国智能应急管理和文明治理的良性发展建言献策。
孙华山指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和应急管理学术发展应该充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现代社会的应急管理必须坚持靶向应急、对症下药,在厘清智能应急管理的概念界定和科学定位的基础上,应大力推动数字应急管理向智能应急管理转化,为应急管理智能化铺平道路、积蓄力量。
沙勇忠指出,本次论坛对智能应急管理的理念重塑提供了新的议题。智能应急是未来应急管理的大势所趋,但是暗藏在发展之下的数据孤岛、隐私安全等问题也不容忽视。智能应急的发展应当以人为本,塑造人和机器的伙伴关系;应当重视研发,用创新化的思维推动应急管理研究;应当吸纳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加强对未来情境的洞察;应当坚持科技创新,通过数字赋能整合、打通应急管理,实现大应急的发展目标。
张伟指出,信息化时代为我国应急管理提供了绝佳的发展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我国应急信息化市场不断扩展、制度不断健全,取得了惊人成就。但与此同时,不能忽略人和制度对应急管理的影响;不能忽略老办法、土招式;不能忽略融入新的管理理念;不能忽略信息互通的老问题;不能忽略集约式发展的要求。
苏萌指出,智能应急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学者的理论创新和企业的切实践行。百分点集团成立以来聚焦智能赋能,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数据建模、知识图谱等打造智慧大脑,为政府提供应急管理事前、事中、事发、事后的决策支持。在未来,百分点集团会进一步发挥自身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促进数据智能技术在实践中的落地。
解亚红指出,应急管理包含智能和文明两大维度。应该有机结合科技发展和文明治理两大维度,推动科技向善,体现人文关怀。管理本身的伦理要求就是文明治理。在智能应急的背景下,我们想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有效转换研究范式与治理方式,推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
主旨报告一主持人和发言嘉宾
围绕智能应急管理和文明治理的辩证关系,专家学者先后于两场主旨报告上各抒见解、充分交流。主旨报告一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长聘教授、公共政策系主任、应急管理专业负责人杨立华主持。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童星通过梳理四种风险评估的历史与逻辑,提出经济风险评估是基础,技术安全评估是保障,环境影响评价是深化,社会风险评估则是归宿;要打通四种风险评估,并发展“一专多能”的第三方评估机构。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研究员高小平以“从智能行政管理到智能应急管理”为题发表主旨报告,指出智能化不等于电子政务,智能化包括知识管理和电子政务两部分,应当促进两者的有机结合。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教授徐晓林以“数字政府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风险特征研究”为题,对数字政府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风险的基本概念、风险类型和总体特征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全面的概括,并提出要进一步促进数字政府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治理体系研究。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国家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丁煌以“应急管理体系优化是应急管理现代化的关键前提”为题,指出应急管理现代化是危机多发、交织叠加的时代背景的必然要求,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从理念、制度、能力三方面优化应急管理体系。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朱正威以“韧性治理:从海绵城市到韧性城市”为题,提出要以韧性治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从发展与安全并重的高度定位城市建设的长远目标;推进和实现工程项目和非工程措施在城市建设实践中的有机统一;统筹城市的常态管理和应急管理;加强组织学习,增强现代城市的变革能力与韧性。哈尔滨工业大学公共管理系教授、《公共管理学报》主编米加宁以“应急社会动员能力”为题,指出提升社会动员能力,与政府形成合力,是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关键一环。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姜晓萍围绕“智能应急管理中的法度与温度—以抗击新冠中的智能应急管理为例”的主题,通过梳理人脸识别中的价值理性、特性趋势、现实困境、潜在风险和国内外法律规范,诊断我国人脸识别的制度弱项,并为健全我国人脸识别的治理机制提供政策建议。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长聘教授、公共政策系主任、应急管理负责人杨立华以“建设文明型智能应急管理:新时代智能应急管理的新任务”为题发表主旨报告,他指出只有文明型智能治理,即法治型、人文型、民主型、安全环保健康型、人民型、标准型和国际引领型智能治理的综合体,才能真正控制或消除智能治理作为技术治理的固有矛盾,才能够让我们真正站在新时代智能治理的制高点,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国际社会治理服务。
主旨报告二主持人和发言嘉宾
主旨报告二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沈体雁主持。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原副司长尹光辉围绕“以智慧应急推进新时代城乡综合风险监测预警现代化建设”的主题进行主旨发言,对智慧应急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推动措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以“创建风险社会中的高质量安全发展”为题发表主旨发言。他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严控安全发展风险,牢守公共安全底线,才能为高质量发展夯实扎实基础。要在风险社会中实现高质量的安全发展就要统筹处理突发事件的风险属性、公共属性和社会属性以及应急管理的应急属性、管理属性和公共属性。北京市地震局副局长刘桂萍以“从地震灾害应对看应急管理发展”为题,阐述了巨型灾害对我国应急管理在目标、手段、措施和行为等方面的冲击和推动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为应急管理的总体发展提出建议。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万鹏飞以“新冠抗击下个人责任落实的反思—公民权利和责任视角”为题,立足于本次新冠疫情防控的具体实践,提出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的“四方责任”机制是我国疫情防控的经验总结和创新举措,至今仍发挥着重大作用,要进一步强化个人责任的落实,防止疫情的反弹和扩散。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中国精算研究院教授蒲成毅以“全球气候变化下的保险、再保险与巨灾风险管理”为题发表主旨报告,指出在巨灾常态化、巨灾巨损化和风险扩散化的背景下,将保险和再保险切入巨灾风险管理是必要的、可行的、有益的,保险和再保险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器”。上海交通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教授樊博以“算法歧视中的风险感知与信任”为题,指出算法具有负外部性,算法社会使人类暴露在风险之中,算法歧视带来价格歧视、资格审查、司法审判的风险日益凸显,算法治理成为政府治理的重要目标。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教授钟开斌以“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概念演化与理论转化”为题发表主旨报告,他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论断,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要进行良性互动和有效平衡,并提出了安全位次的U型曲线。百分点科技智慧应急事业部负责人李霖枫以“‘智慧应急大脑’构建方法论与应用实践”为题,从企业家的视角对我国建设智慧应急大脑,促进智能应急发展的原则、目标、手段和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当天下午的分论坛在线上有序进行。三个大会分论坛分别聚焦智能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智能应急管理与文明治理的辩证关系、风险危机和疫情应急管理,与参会师生和嘉宾进行了深入讨论。
“智能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分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教授魏玖长主持。首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詹承豫提出了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的三重意蕴和六个特征,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魏玖长教授通过分析国内外缺陷汽车产品的召回现状,探究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监管的数字化转型道路;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马奔对群体智能在应急管理过程中的前景和挑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指出这种参与式的应急管理方式将极大地促进应急管理的效率;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崔晶通过对疫情期间A镇疫苗接种应用的案例研究,指出智能应急管理与基层政策执行之间存在着悬隔,应该打破横向和纵向的信息壁垒;北京泰策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研发中心副总经理江何以大数据驱动为背景,分析了推动应急数据治理现实落地的途径和方法;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赵静指出数字企业参与是公共治理的未来趋势,但是敏捷复合体出现和形态稳定还需要依赖大政府枢纽组织构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法政学院系主任、副教授李志强通过对浙江省智慧型社区疫情防控经验的案例研究,挖掘了智慧社区与应急治理的内在关系和互动逻辑,为社区公共安全智慧型治理提供案例探讨的经验样本。发言嘉宾报告结束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钟玮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詹承豫就以上报告分别进行了精彩点评。
分论坛1主持人和发言嘉宾
“智能应急管理与文明治理”分论坛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赵成根主持。首先,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张欢运用实证方法探究大学开设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课程对大学生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和大学生思政素质的影响;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韩自强在叙事政策框架的视角下对我国校园欺凌的现状、权责感知和政策叙事展开了全面的论述;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李伟权对智慧应急产业的定义与概念、困境与挑战以及对策与措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彦华指出网络社群行为规范会影响公共政策,应该进行风险治理;应急管理部通信信息中心教授张志以城市灾害事故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我们在“大安全”背景下的形势与任务;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华强对智能生物识别技术的使用意愿与接受开展了影响因素研究,并对如何推动智能生物识别技术的普及与扩散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天津外国语大学讲师王妃对应急管理智库的研究体系、研究工具以及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做了全面的梳理,并系统介绍智库DIIS理论;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李乐指出智能应急管理面临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而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赋能个人信息保护。发言嘉宾报告结束后,百分点科技CTO刘译璟和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韩自强进行了精彩点评。
分论坛2主持人和发言嘉宾
“风险危机和疫情应急管理”分论坛由海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人文社科处负责人徐艳晴主持。首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吕孝礼以口罩供应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现场走访、媒体资料整理等方法,总结了应急物资“峰值”需求保障的经验与教训;四川师范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研究院院长罗宏森指出应急管理存在着10对相对性,分别是系统与个体、整体与局部、横向与纵向、权力与责任、有责与无责、应对与自治、现象与本质、自我与无我、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权力的相对性;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刘伦运用准实验与双重差分的方法对全球城市疫情风险进行了多尺度评估;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杜专家系统地分析了新冠疫情中大数据精准防控的类型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大数据精准防控的提升路径;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孔锋认为“逢雨必涝”、“城市看海”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对政府应对城市暴雨内涝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徐艳晴教授基于多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对传播过程理论视角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影响因素及机理展开了研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张洪谋基于两层接触-扩散模型和中国数据,分析了常规流行病学控制、地方社会交往控制和城市间旅行限制三种新冠防疫政策的效费比;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张权分析了疫情中的有限理性决策与局部优解,他指出通过制度机制建设,可以削弱决策者在应急情境下受到的有限理性约束,提升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发言嘉宾报告结束后,海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徐艳晴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吕孝礼围绕风险和和智能应急管理对嘉宾们的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
分论坛3主持人和发言嘉宾
另外,线上同步举行了相同主题的研究生学术论坛,青年学者们各抒己见、充分讨论、畅所欲言。
在线下分论坛结束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句华教授主持闭幕式。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郁俊莉和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长聘教授、公共政策系主任、应急管理专业负责人杨立华进行了闭幕致辞。最后杨立华教授代表主办方进行了总结发言并对所有与会嘉宾、参与者和会务人员表达了最衷心的感谢。
闭幕式主持人和发言嘉宾
这是北京大学设立应急管理二级学科以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应急管理和政策分析(CEMPA)年会。与会专家的报告和研讨体现了对我国智能应急管理和文明治理等相关问题的深入见解,也代表了我国应急管理和政策分析的前沿探究和最新成果,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我国应急管理的学科发展和理论建设。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