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怀和学术使命的一次展现和激发——纪念珍贵院史文物《新腾冲》期刊捐赠活动
序言
金安平
“天下为公,报国为怀”的口号是北京大学政治学发展一百多年历史的积淀和升华。北大政治学人的爱国情怀通过将政治学知识与国家现代化理想相结合的学术使命表现出来。他们不仅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创办了《政治评论》专刊和《政治学论丛》,对当时中国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政治充分发表意见,还有很多学生利用北京大学当时的自由宽松环境,创办了各种刊物,将所学知识与国家发展、与家乡建设的现实紧密结合,将刊物办在祖国大地上,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当我了解到1931年本科毕业的尹文德前辈曾在政治学系就读期间与其他腾冲籍学生一起创办和发行了《新腾冲》期刊时,非常兴奋。这份期刊的地域指向特别明确,在北京大学馆藏中都没有收藏。但从尹文德学长的直系孙子尹仑先生那里获悉腾冲市图书馆有收藏,我立即与尹仑先生沟通,商量能否制作一套复制品给北大政府管理学院院史展览收藏。腾冲市人民政府和北大政府管理学院都非常重视此事,尹仑先生也愿意为祖父就读的母系做贡献,经过半年的准备,终于完成了这一捐赠。
我们今天仍可从发行于1927-1930年的《新腾冲》里看到当时年轻的本科生,思想开放、意识敏锐、有知识有主见有担当,他们反对封建迷信,倡导现代科技,传播新民主主义思想,特别是由于腾冲地处边疆,因此警惕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边疆治理问题是《新腾冲》中的重要内容。刊物虽然办在在北京大学,但在总发行人尹文德的努力下,在上海、昆明、腾冲及缅甸均有发行。
北大政治学和管理学学科史是北京大学历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一部分,院史资料收集是记住历史、开拓未来的重要工作,此次《新腾冲》期刊的捐赠和受赠,展现和激发了北大政治学人爱国情怀和学术使命,也希望所有院友及其亲属都支持院史资料的收集工作,不忘我们共同的历史,清楚我们未来的方向。
金安平教授与尹仑教授在捐赠仪式上的合影,手中为尹文德先生1931年北大毕业时的照片
特此以捐赠仪式上的系列致辞作为纪念——
张卓亚丨在《新腾冲》捐书仪式上的致辞
张卓亚:腾冲市委常委、副市长
尊敬的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能应邀参加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举办的《新腾冲》捐书仪式,我感到非常荣幸,借此机会,我代表腾冲市人民政府对学院能给我这次交流学习的机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腾冲历史悠久,山川秀美,文化积淀厚重,百年历史造就了极边第一城,孕育了“敢为人先、开放包容、兼收并蓄、追求卓越”的腾冲精神,涌现出一批先进优秀的名人大家,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家艾思奇先生、著名爱国人士李根源先生、抗日名将寸性奇先生以及边疆政治学实践家尹文德先生等,其中,尹文德先生更是此次捐赠书籍《新腾冲》的主编,北京大学政治学系1931届的优秀毕业生。尹文德先生在北大就读期间主编了《新腾冲》期刊,在毕业之后投笔从戎参加抗日战争,抗战胜利之后任云南永平县县长。任职期间,尹文德先生把在北大政治学系所学知识与边疆治理相结合,开展了大兴地方教育、强边固防、整理编纂地方史志等一系列边疆政治学的实践,为云南边疆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传承大家精神,谋求高质量发展。长久以来,腾冲市委、市政府把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全力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先后被评为“云南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国家体育旅游十佳目的地”“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优秀组织单位”“全国群众性体育先进单位”。
同时,腾冲市还不断深化政校合作,共谋双赢发展。截至目前,已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院校开展合作,特别是腾冲科学家论坛,汇聚了全国乃至全球顶尖院校科技人才,多种思想在腾冲碰撞,多个项目在腾冲落地。此次《新腾冲》捐书活动,既是思想上的交流学习,更希望通过这个活动构建腾冲市人民政府和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之间的合作桥梁,共谋发展。同时,我们热情欢迎大家闲暇之余携家带朋来感受一种叫腾冲的生活。
最后,预祝本次捐书活动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身体健康,事业腾冲,家庭和顺。
谢谢大家。
尹仑丨《新腾冲》与北京大学政治系
尹仑:尹文德先生嫡孙、西南林业大学教授
尊敬的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保山市人民政府、腾冲市人民政府相关领导:
今天有幸参加保山市人民政府和腾冲市人民政府向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捐赠《新腾冲》期刊的仪式,作为这一期刊当时的编辑和发行者、北京大学政治学系1931届毕业生尹文德的孙子,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新腾冲》及其与北京大学政治学系之间的关系。
尹文德,字子来,生于1903年11月,云南省腾冲县人。1925年8月,尹文德考入国立北京大学政治学系,并获得当时云南省政府教育厅“以兹嘉勉”的助学金,经过六年的学习,于1931年7月毕业。
尹文德的家乡腾冲,又名腾越,自元朝建立云南行省以来一直就是中国经略西南边陲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重镇。18世纪中叶,随着英国、法国陆续吞并和殖民东南亚各国,英法两国进一步把侵略的目标指向中国云南,并实施其对中国边疆领土蚕食鲸吞的计划,尤其是英国在中缅边境不断侵占中国领土。而当时的清政府和后来的民国政府,都未对中缅边界做明确界定,滇省地方当局也是含混不清、管理不善,这就给英帝国主义留下了北上入侵的机会。可以说自晚清至民国,中缅边境处于危险境地,生活在这一带的中国边民在恐慌中度日,位于中缅边境的腾冲则成了中国抗击英国殖民者的前沿。尹文德的父亲尹占甲,曾担任清末腾越厅河西团练和野人山总练,数次率兵抗击英帝国主义对边疆的蚕食和入侵。在这一背景下,受到家乡腾冲时局和家庭的影响,尹文德在考取北京大学政治学系之后,结合政治学课程所学,开始编辑和发行《新腾冲》期刊。《新腾冲》的总发行在北京大学,分发行分别在上海、云南省城昆明、缅甸瓦城和曼德勒。
因此,从今天尚存的四本《新腾冲》期刊中,我们可以看到最多的文章是关于中缅边界的问题,包括反对英军进兵腾冲边境、滇缅界务交涉、江心坡实地考察等;其次是关于边疆治理的文章,如在干崖土司辖地设立土民学校等;第三类文章则是外交类,如中日外交概要等。尹文德也在《新腾冲》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到他在北京大学政治学系读书期间的政治观点和抱负:在一篇文章中,尹文德提出了腾冲家乡建设的设想,包括完善地方政权建设、制定对土司等少数民族头人的政策、发展经济和加强军备以抵御英帝国主义蚕食等四个方面,这是他边疆政治学观点的早期萌芽;在另一篇文章中,尹文德分析了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野心和步步蚕食,并忧心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为此尹文德在文章中号召北大学子,做好准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和其他西方列强。
除尹文德以外,在《新腾冲》撰文的作者多为当时在北京大学和其他高校就读的腾冲籍学子,这些来自边疆的莘莘学子,怀着报效国家、治理边疆的理想,付出了比内地学生更大的努力,不远万里考入了北京大学。今天当我们细读这些近一个世纪以前的文章,仍然可以从他们的文字中看到恰同学少年、忧国忧民之感,激扬文字、守边护疆之情,指点江山、拳拳报国之心……这正是《新腾冲》的精神!
在这样的精神的影响下,1931年7月,尹文德从北京大学政治学系毕业后,面对当时列强环伺的时局,他选择了投笔从戎、军事报国的道路,并参加了抗日战争。抗战胜利之后,尹文德担任云南永平县县长,开始了边疆政治学的实践,作为一名北大政治学系的学子,他把在北京大学政治学系的所学和《新腾冲》撰文的所想,运用到了边疆治理中去。
今天,新时代的腾冲焕然一新,开展了腾冲科学家论坛等一系列的新举措。未来,期望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与保山腾冲人民政府能够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建设不断开拓和积极进取的“新腾冲”!
最后,作为尹文德的后人,我们要积极传承和发扬北京大学和《新腾冲》的精神,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
燕继荣丨在《新腾冲》历史资料捐赠仪式上的讲话
燕继荣: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今天我们举行一个特别捐赠仪式。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人民政府和尹文德学长的后代亲属尹仑先生捐赠中华民国时期1927-1930年代北大政治学系学生尹文德先生与云南腾冲籍北大同学共同创办的《新腾冲》期刊(4集)复印件。
1927年,北大政治学系学生尹文德先生与北大腾冲籍同学共同创办《新腾冲》期刊,这个事情可能在北大历史、中国历史上再常见不过的事情。但是,结合中国现代曲折历史背景来看,这个事情又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那个时代、那个地域出生的北大人的所思所想,反映了北大政治学人的问题意识和责任意识。
我们知道,尹文德先生于1925年8月考入国立北京大学预科后升入政治学系,于1931年7月毕业。毕业后的尹文德先生投笔从军,赴西北边疆服役,在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五十五师、五十七师担任少校军官。抗日战争爆发后,尹文德先生担任了陆军特种兵联合分校的上校主任。抗战胜利后,尹文德先生从军旅退役,来到位于西南边疆的云南省永平县就任县长。他的经历,诠释了北大政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现了“天下为公,报国为怀”的精神。
在北京大学政治学系学习期间,尹文德先生完成了政治学系各门必修课程。学习之余,还积极从事反帝爱国的学生运动。他与当时同在北京大学学习的其他腾冲籍学生共同创办了《新腾冲》期刊。他本人担任期刊总发行人,并在上面发表进步文章。从现存的文章可见,他在大学时期,就提出了腾冲家乡建设的设想,包括完善地方政权建设、制定对土司等少数民族头人的政策、发展经济和加强军备以抵御英帝国主义蚕食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在《中日外交概要》中,他分析了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野心和步步蚕食的策略,并预见了可能发生的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他号召北大学子等中国青年人,做好准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以上内容参见尹仑:《尹文德的边疆政治学实践》,《云南档案》2020年第7期。)
此次捐赠的资料为《新腾冲》1927年第8期、1928年第10期、1930年第15期和第17期的复制件。《新腾冲》大力提倡白话文,反对封建迷信,倡导现代科技,传播新民主主义思想。由于腾冲地处边疆,因此边疆问题也成为讨论的重要议题。《新腾冲》杂志在上海、昆明、腾冲及缅甸曼德勒均有发行,影响甚广。
《新腾冲》为北大学生办刊,体现了北京大学当时的自由宽松环境;也说明北大学生将自身所学知识与现实紧密结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体现了北大人的爱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受捐《新腾冲》期刊,是院史资料收集的重要收获,有助于北大政治学学科史的研究。此次腾冲市政府向学院捐赠如此重要资料,是一个拓展校地合作领域、创新校地合作的新形式;院友及其亲属的捐赠,也是对学院发展的关心与支持,这为今后院友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
今年是北京大学政治学首届本科生毕业110周年,政府管理学院举办了专题展览。我们要特别感谢金安平老师;也特别感谢1931届北大政治学系学生尹文德先生的嫡系子孙尹仑教授,还要特别感谢腾冲市政府复制了这四册期刊,正式捐赠给学院。
我们将妥善保存资料,充分研究和阐释其意义,把它作为学院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研究和展示的重要资料。同时,我们也愿意以此为契机,积极开拓与云南省保安市腾冲市的校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