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SCHOOL OF GOVERNMENT PEKING UNIVERSITY

教师代表张长东在政府管理学院2021年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亲爱的同学们,家长们,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也很荣幸有机会站在这里,在教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代表学院的教师们欢迎2021级新同学加入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成为一名新政管人。经过只有自己知道的辛勤努力,你们的人生实现了一个阶段性目标,迈向新的一个阶段,“学业尚未完成,同学还需努力”。回想20年前,我作为一名研究生新生成为了政管人,当时好像是在电教的一个教室里举行的开学典礼。还记得当时见到仰慕已久的老师们时候的激动心情;也还记得当时和同学们聊天时攥着个小拳头,不是要打架,而是心里暗下决心要学得比他更好。

  除了表达热烈的欢迎之情,作为一位老师,我想我站在这里,还有另外一个任务,就是给各位新同学们灌点鸡汤,打点鸡血,帮助大家充满热情地在这个院子里呆上,更准确地说是学上两年、四年、六年,九年乃至十年,如果你在这里读完本硕博的话。但是,与其说是灌,更准确说的是分享,分享我自己二十多年求学和治学的一点心得体会,一些经验教训。

  我要分享的,简单来说就是五个字,“下学而上达”。

  我想很多同学可能知道这句话的出处,是《论语·宪问》里的。原话是: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这五个字里有下学和上达两个词,学是方法是手段,达是目标。但这五个字也并不简单。

  下学,学什么呢?简单地讲,当然就是学知识。但是再想一想,学什么样的知识?

  在北大这么一所现代大学里,本科教育是博雅教育,同学们学的不仅仅是政治学、公共管理、区域经济的专业知识,还有很好的机会学习人文社科,以及自然科学等很多其他专业的知识。我们有时候开玩笑乃至自嘲说,“有知识没文化”。其所成就的,是有灵魂的专门家,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专长所在,听到韦伯所说的“内心的召唤”,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开始专业化学习。

  研究生教育尤其博士教育是学术训练,要研究高深之学问。学的更多是专业知识、理论、方法,当然也要学如何做学问:写论文、发论文。但也要避免“会发表没学问”。发表的初心是什么?是创造知识、贡献理论。

  MPA同学们则是接受职业教育的,更侧重应用性的公共管理。同学们从不同的岗位过来,带着在工作中遇到各种困惑和问题,也带着对理论知识的渴求,“重新充电”。

  怎么学?学的内容可能并不一样,面临的挑战有所不同,最后写的论文也不一样。但还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要学习讲逻辑的、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都要阅读经典文献。大学和研究生的时间,是读书的最佳时间,而且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做学术未来能走多远。我现在回过头来看,时常遗憾自己当年读的不够努力。高中的时候,很多问题都有标准答案,你只需要记住它们。但是社会科学没有标准答案,最多只有一些共识。连“政治”、“国家”、“权力”这些最基本的概念,都有无数定义,而且看起来截然不同。应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同学们留着学习期间解答吧,不同的阶段你会有不同的答案。

  “下学”中的“下”字很有意思,学习要谦虚,要有毛主席讲的“眼睛向下”、“小学生的精神”,做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要力戒蔡元培校长说的“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的功利主义。要有“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的气度和胸襟。同样在《论语·宪问》里,孔子有云,“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里不是说为自己而学是自私、为别人而学而无私,说的是学习应该是为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是为了进德修身——哪怕“知我者其天夫”,而不是为了在别人面前炫耀或者讨巧。

  说完下学,再说上达,达到什么呢?又达到哪里?

  一是卓越的专业成就。古代行业被分为三六九等,知识分子希冀自己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知识分子可以成为士农工商里的第一等,也可以成为九儒十丐中的末等。但在一个高度分工化的现代社会,用马克斯韦伯的话说,连知识生产也高度分工化了,知识分子也已经被祛魅了。在这样一个高度专业化的时代,专业主义非常重要。不一定提倡干一行爱一行,但要做到爱一行干一行、干好一行,做到极致,不怨天、不尤人。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上海一个超市负责赶蚊子的工作人员,能把消灭蚊子的工作做到极致,我觉得也很值得敬佩。

  其二,上达也意味着同学们具备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摆脱庸俗、唤醒卓异。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北大的。”

  高标准则是“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仁”有很多解释,但超出小我,将自己的追求抱负和民族、国家的需要结合在一起,是重要的一面。

  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在北大政管学习期间,下学而上达,在一个充满变动和不确定的世界里做到“不忧,不惑,不惧”。

  谢谢大家!

阅读次数: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