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SCHOOL OF GOVERNMENT PEKING UNIVERSITY

金安平: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能力研究——以省港大罢工的领导结构和经费筹集为例

https://c61.cnki.net/CJFD/big/BDZP/BDZP202201.jpg

原文链接: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能力研究——以省港大罢工的领导结构和经费筹集为例 - 中国知网

  

  本文原载于:《北大政治学评论》第11辑。

  【摘要】距离中共一大召开仅仅3年半后的1925年1月,中共召开了四大,此时全国的党员只有994名,还是一个处于幼年时期的政党。但就是这样一个年幼的、人数极少的政党,却显现出了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发动、组织、领导了25万人规模的省港大罢工,罢工持续时间长达16个月。这不仅是世界工人运动史上坚持时间最长的罢工,也是一个政党动员、组织、领导能力的奇迹。本文认为这一奇迹的实现,固然有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西方帝国主义侵华和殖民剥削压榨的不满与愤怒的基础,也有国共第一次合作和建立统一战线的政治背景。但罢工的发动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政党的功能,把工会作为政党动员最重要的组织和沟通工具,作为政党的组织延伸,形成了政党——工会——罢工工人代表大会——罢工委员会的严密领导结构。特别是解决了筹款募捐这个实现罢工最重要的问题,使得中国共产党完成了革命政党的一次“超能量”的伟大尝试。

  【关键词】罢工委员会;罢工工人代表大会;中华全国总工会;政党能力;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金安平教授

  【本文主要观点】

  虽然对于中国革命的道路到底应该是从农村农民革命开始还是从城市工人革命开始的问题,有过争论、选择和重新排序的过程,但早期以工人运动为首要任务的中国共产党能以惊人的组织能力发动、领导一场规模巨大的罢工,还是显示了一个新生政党的勇气和能力。在罢工中,中国共产党主动寻求与国民党的合作也显示了一个年轻政党在政治上的成熟。这场罢工不仅达到了罢工的目的,而且收放自如。其原因、模式、方法以及经验和启示,都值得深入探讨。

  关于省港大罢工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很多。原始文献资料汇集成书的就有多种,比如《中国工人运动文献汇编》(工人出版社1955年版)、《中共中央关于工人运动文件选编(上、中、下)》(档案出版社1985—1986年版)、《中国历次全国劳动大会文献》(工人出版社1957年版)、《省港大罢工资料》(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怒涛(省港大罢工回忆录)》(广东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等等。罢工的重要领导者邓中夏还留下了珍贵的遗著《中国职工运动简史》,研究论文则更多。近20年来,对于中国工人运动的研究,理论性较强和引起讨论最多的专著还是首推裴宜理(ElizabethJ.Perry)的《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虽然这样一个关于中国早期工人罢工的重大研究是由一位外国学者做出的,可能会让中国学者有些汗颜或者不甘,《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多少也受到西方新工人史(newlaborhistory)那种侧重对工人的地域、经历、生活、技能、文化的分析而尽量远离政治、阶级的研究范式的影响,但该书对工人的差异和内部分裂的研究,对共产党在多大程度上能发动和依靠工人的分析,以及“不同的工人从事不同的政治”的结论,都为深入细致地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工人罢工带来了学术启发。不过,省港大罢工与上海罢工有所不同。尽管裴宜理在该书中对五卅运动进行研究时也涉及省港大罢工,但毕竟省港大罢工呈现出与上海罢工不同的地方。无论是对上海罢工的研究还是对省港大罢工的研究,都不能低估中国共产党影响和整合各类工人的能力。工人的差异越大,内部越是“分裂”,就越能证明中国共产党对“五湖四海”的工人阶级的整合能力。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领导一场看起来与自己政党规模完全不相称的罢工?本文即是从省港大罢工最独特的组织领导结构和最难完成的罢工经费筹集角度分析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动员力与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不足千人的政党领导的这场世界上少有的大罢工,堪称大手笔。这个大手笔之所以能够写就,原因首先在于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工人阶级政党、革命党的性质;其次在于中国共产党巧妙地通过工会作为阶级组织的延伸和支撑,将罢工代表大会和罢工委员会作为“权力”机构和执行机构,将工人纠察队作为准武装力量,利用国共合作的政治时机和人民的广泛同情完成数额巨大的经费筹集,以及通过举办学校和学习培训扩大工人的政党认同,从而将一个革命政党的动员力、组织力、领导力发挥到了极致。省港大罢工这个案例丰富深化了人们对于政党能力的认识。

  【作者简介】

  金安平,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政党研究中心主任。

阅读次数: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