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SCHOOL OF GOVERNMENT PEKING UNIVERSITY

班主任代表马啸在政府管理学院2025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在现实的土壤中播种理想

    
各位尊敬的家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又是一年毕业季,我们相聚在燕园,庆祝各位同学人生重要的里程碑。我是21级本科班的班主任,很荣幸作为班主任代表在这里发言。我想首先向全体毕业生送上祝福,大家毕业快乐!也想向辛勤指导各位同学的老师们,和在各位人生成长路上一直无条件支持各位的家长致敬和表示感谢。
   
      从今天起,很多同学将离开象牙塔走入社会。北大人常被赋予两种社会形象:一种是“铁肩担道义”的理想主义者,如李大钊先生以生命践行“再造中华”的誓言;一面是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的世俗标签。在陪伴你们成长的岁月里,我目睹着这种张力的生动演绎。你们既怀揣改造世界的热望,无畏挑战的锐气,和对美好价值的追求;也曾为课程绩点焦灼,在求职竞争中辗转,为生活琐事而蹙眉。我经常思考,当现实生活如潮水般涌来,理想主义的灯塔能否依然明亮?   

      其实现实世界从非黑白二分——理想主义从来不是逃避生活与现实;恰恰相反,理想生根发芽的养分,只有从现实生活中才能获得。李大钊先生用理想谋划新世界时,也躬身调研农村的真实困境,写下了《土地与农民》。钱理群先生大学毕业时的理想是成为研究鲁迅的学者,但他却被下放到了贵州农村的专科学校教书。面对现实和理想的巨大反差,他选择过好眼前的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和当地学生打成一片。在多年后的回忆中,钱理群先生感怀当年在贵州的生活经历,认为如果没有和学生休戚与共的生命交织,他不可能坚持早年的理想,保持生命的本色不变。 
 
      我想这些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理想的真谛,在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扎根,在于将“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实践智慧。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善于接受命运的馈赠,能在妥协处深耕,于裂缝中架桥。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同学们可能会时不时面临不得不向生活和现实妥协的情况,相比之下大家在大学里经历的种种烦恼将显得微不足道。坦然乐观地面对这些生活的挑战,在不断变换的现实中锚定自己的目标,做好当前条件允许、自己也能够做好的事,这与理想并不相悖。叔本华说,为生活中琐碎之事而烦恼,其实是一件幸福的事。而追求幸福,又何尝不是一种理想呢?   

      希望各位同学在校园里的学习、生活、成长的经历,能够为你们的人生旅程提供宝贵的精神滋养。希望北大政管人的身份,能给你们应对生活的底气,和坚持理想的勇气。赵宝煦先生曾在他的青年时期这样写道:“我有一个爱,早已献给了光明……我不埋怨,这一切原是我自己安排。”如果连北大毕业生都不谈理想,那理想将在这个社会无立足之地;如果心怀理想者都不能拥有幸福充实的生活,那理想也将显得苍白。但我们将发现,理想的光芒只会因为现实的锤炼而愈发闪耀,而在我们下定决心为心中理想奋斗的时刻,我们就必然拥有了幸福、充实的生活。
   
      祝福同学们在各自生活的土壤里播撒理想的种子并收获芬芳。若干年后得空再见到你们时,希望听你们分享幸福饱满的生活故事,也希望听听这个世界是否因你的存在,向光明和美好挪动了些许。
   
      再次祝福各位同学,有空常回学校看看。

阅读次数: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