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SCHOOL OF GOVERNMENT PEKING UNIVERSITY

宋京霖:铭记教诲,传承精神 ——怀念敬爱的罗豪才老师

铭记教诲,传承精神

——怀念敬爱的罗豪才老师 

 

宋京霖

 

12日一早得知罗老师仙逝的消息,很悲痛。自罗师母先行离去后,罗老师的状况就开始加速不好了,我们都清楚这一天迟早会到来,但没想到这么快。想起这位身材魁梧、满头银发的老人家,那标志性的呵呵笑容,跟八零后一代人小时候爱看的动画片《灌篮高手》中安西教练一模一样,突然没那么悲伤。老先生驾鹤离去,留下的并不只有悲伤,还有沉甸甸的学术宝藏和温暖记忆。

 

学术点滴

 

2010年我前往北大攻读博士,拜在姜明安老师门下学习宪法学和行政法学,当时年事已高的罗老师仍然孜孜不倦地坚持在教学和科研岗位。我们2010级这批学生很幸运,前几届罗老师都是开设一学期课程,后几届罗老师因身体状况逐步停止了授课。罗老师给我们开设了一整年的公法基础理论课程,其中一个学期以平衡论为主,另一个学期以软法理论为主。

 

2010年左右,自罗老师首次提出平衡论以来已有十余年,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框架。相应地,经过多年的讨论,赞同平衡论的观点和批评平衡论的观点也已经相对集中。说平衡论好,好在哪?说平衡论不好,不好在哪?罗老师心里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罗老师的态度始终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他给我们讲平衡论,并非要硬塞给我们,而是带着大家梳理历史、整理学说、摆出问题,一同来讨论。罗老师的课堂还会邀请有丰富理论成果和实务经验的师兄学长带着大家学习讨论。在学习公法基础理论的过程中,罗老师帮我们这批学生夯实了基础,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2010年左右,离罗老师创造性地引入“软法”回应中国转型时期公共治理需求以来不过数年的光景。如何将软法这个概念嵌入到公法理论中并指导实践,当时还并没有形成比较完备的体系。在课堂上,罗老师仍然以问题意识为出发点,围绕我国公共治理转型面临的各种挑战,带着我们研习中外相关理论和实践。当年的讨论集中在软法基础理论层面,例如要将软法嵌入公法理论,则软法概念内涵和外延究竟如何界定的问题,大家就讨论了很长时间。我仍然记得当年课堂上轻松而热烈的课堂景象。正是在罗老师的课堂上,我对公共行政学产生了兴趣,为博士论文的写作早早埋了个伏笔。也正是罗老师的课堂,让一同上课的师兄姐及学友们结下了深厚情谊。

 

2017年底,我去深圳参加软法年会,看到当年不过是十几人的课堂现在已经扩大成颇具规模的研究会;曾经我们讨论的主要还是软法基础理论问题,而当前听到大家讨论的已经是软法的应用问题,不由得感慨软法理论的生命力和罗老师的学术前瞻力。一种理论能够流传当是能“上天入地”。“上天”就是能够从实践中归纳提炼出抽象的模式并向世人展示美好的前景,“入地”就是这套理论能够解决现实问题,能够被基层的实务工作者认可、接纳并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软法理论“上天”已然没问题,正在朝着“入地”发展,我想罗老师在离开前对这些动态都是了解的,也必是欣慰的。

 

日常点滴

 

在北大读书期间,深切感受到了母校的一贯风格,就是老师们对学生真挚的关照和爱护。我自己导师姜明安老师平易近人的风格,师生们都赞不绝口,自不用说。罗老师官至副国级更是没有半点架子,但凡是跟罗老师打过交道的,无论地位高低、年长年幼,每一位都表示深深敬佩。想起我首次申请出国时请罗老师写推荐信,考虑到不想添过多麻烦,就自己草拟了一份送去请罗老师直接签字,让我没想到的是,罗老师抽出时间认真仔细地修改了其中几处中式英文的不当表达。2016年的一个夏日,罗老师在北四环附近宴请门下学生,我当时已办完毕业手续即将离校,罗老师特意把我也叫上一起,不料那竟是最后一次跟罗老师吃饭。

 

罗老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思想和人格,已在我们心中凝结成为一座丰碑,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

 

国家检察官学院 宋京霖
阅读次数:
回到 顶部